A-A+

談談辟谷與養生

2021年03月15日 辟穀養生 暫無評論

摘要:我國古代始終有人因妄想長生而作辟谷的嘗試,而今也仍有辟谷求仙的犧牲者,看來,盲目效法古代辟谷食氣文獻和當今氣功等報導的態度是不可取的。辟谷指不食五谷,食氣即行氣,辟谷食氣是道家幻想修煉成仙的一種方法。古書中辟谷方很多。我國醫家原則上是不讚成道家那樣辟谷的。辟谷並不能使人長生不死,辟谷輕身倒是有幾分可信的。

一、歷史上反辟谷史實一瞥

從我國古代文獻所記載的有關辟谷的情況看:幾乎自先秦到清代為止,始終有人因妄想長生而作辟谷的嘗試。而在歷史上也不斷地有人反對辟谷。如漢末方士活躍於各地,據曹植《辨道論》說:“陽城有郄儉者,……善辟谷。”而漢相曹操“聚而禁之”,以防這些方士“欺眾”與“惑人”。東漢王充也在《論衡道虛》中批判過“辟谷不食”,妄圖成為“仙人”。迨至南宋時期,趙宋皇帝和士大夫們崇奉道教,追求長生不死,當時著名的愛國詞人辛棄疾(1140~1207),就曾針對這種沈淪於封建宗教迷信的現象,寫了《柳梢青八難》一詞,托言“夢一道士話長年之術,夢中痛以理折之”。指出辟谷求仙的愚昧可笑。其全文為:

“莫煉丹難!黃河可塞,金可成難!

休辟谷難!順風飲露,長忍饑難!

勸君莫遠遊難!何處有西王母難?

休采藥難!人沈下土,我上天難!"

詞中有八個“難”字,是為“八難”,指八個辯難,典出《史記·留侯世家讚》:“辯推八難”。也見於《漢書·高帝紀》:“以問張良,良发八難”。這“難”字,讀去聲,語助詞,相當於現代雙語中的“哪”字。詞中“黃河可塞,金可成”句,語本《漢書·郊祀志》。“遠遊”,既升仙遊天的意思,語見屈原《離騷·遠遊》。以上詞中“煉丹”、“”、“遠遊”,“采藥”等語,都是以追求不死和升仙為目的之手段,所以,“遠遊”不同於今人所說的到遠方去旅遊,“采藥”也不是指采一般治病的藥。

令人意想不到的是:今天,竟然還會有人成為辟谷求仙的犧牲者。

據1988年5月《寧波老年報》第17期向導的報導,說安徽省蕪湖軍分區幹休所幹部汪學真,練所謂“辟谷八定功”,絕食82天,終於氣竭人亡。看來,這樣做是不可取的。

愚以為應該采取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,科學地,批判地對待古代有關辟谷食氣的文獻,對當今國內外各種報刊,專著上有關氣功,瑜恤的報導,也應分辨其真假是非,而不宜盲目效法。

二,什麽叫辟谷?什麽叫食氣?

(一)什麽叫辟谷?

辟谷,即卻谷。1973年冬,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一幅帛書中便有《卻谷食氣篇》。原文作“去谷”,此處“去”、“卻”的音義均與絕食的“絕”字相同,原可釋作“絕谷”,但釋作“”也無不可。卻谷,古書上有辟谷,絕谷,斷谷,絕粒,卻粒、休糧等等異稱,又有“清腸”等別名,義無不同,也就是不吃谷麥飯食的意思,但不是什麽東西都不吃,僅僅是不食五谷而已,如《宋史隱逸列傳陳摶傳》記陳摶隱居武當山後,“服氣辟谷歷二十余年,但日飲酒數杯”。宋代張君房主編的《雲笈七簽》卷一百十三《孫思邈傳》:“王者乃命賓僚設酒譔,妓樂以宴,思邈辭以辟谷服氣,惟飲酒爾”。據有關的古籍記載看,辟谷不但不戒酒類,而且諸如幹,鮮果,營養性藥物,包括芝麻,黑豆等等研末煉蜜為丸的“藥丸”,均在所不忌。換言之,不但果類可吃,豆類和油料作物一經入藥,也可隨時享附,而五谷雖是嚴格禁止入口的,但一旦釀成酒類,也可以象唐代孫思邈和宋代陳摶一樣,日飲數杯,戲在宴會上坦然入肚,那自然是餓不死的,所以,辟谷不等於“絕食”,更不是“不飲不食”。

再如“絕粒”一詞,今人大都作“絕食”解,其實在有關記述辟谷的古書中,絕粒與辟谷是一個意思。通俗地說,絕粒就是“不吃飯”的意思,但仍然不是什麽東西都不吃。如古書記載唐代太白山隱士郭退夫,“有運氣絕粒之術”。衡岳道士徐靈府,在天台山雲蓋峰“絕粒十余年”。。請大家想一想:誰又能絕食十年而依舊活著呢?

(二)什麽叫食氣?

食氣,即行氣,又有昫炊、峋炊、吹呴或吹呴呼吸,吐納或吐故納新,吞氣,咽氣或吞咽,以及專氣,服氣、用氣,運氣,養氣、煉氣等名目,其中法或小異,然皆肩行氣範圍。

“食氣”一詞,較早見於《內經·素問·六節臟象論》:“天食人以五氣”。食,音義均同“飼”。食氣之法,即行氣之法,並有吐納術或吐納之道,呼吸之功,吞吐之術,以及氣法,氣術、氣功等異名,義無不同,而其實際內容也是“萬變不離其宗”的。其中“氣功”一詞出現稍晚,始覓於晉代許遜《凈明宗教錄》一書中,實即“行氣之功”的意思。

三、道家為什麽要提倡辟谷?

考覽古代道家的各種典籍,說明食氣者不一定辟谷,而辟谷者則必須兼練食氣之功,並服食神丹、藥餌。因此,“辟谷食氣”有時是連稱的,有時就簡稱為“辟谷”或“辟谷功”。

那麽道家為什麽要辟谷食氣呢?這是他們幻想修煉成仙的一種方法,因為他們主觀唯心地認為:唯有卻谷食氣才能使腹內無滓濁,唯有腹內無滓濁的人才能入道。所以學仙往往強調從卻谷食氣入手。西漢劉安《淮南子地形訓》說:“食氣者神明而壽”。東漢高誘注:“仙人松,喬之屬是也”。《意林》引東漢許慎注:“龜蛇之類,王喬、赤松是也”。《地形訓》又說:“食谷者知慧而夭,不食者不死而神”。《意林》引許慎注:“(食谷者)人是也”。以上足以說明,道家食氣是為了“神明而壽”,卻谷是為了“不死而神”,也就是為了“升仙”。這下半句話中的“不食者”與上半句“食谷者”相對而言,意即“不食谷者”。

《抱樸子·暢玄篇》則說:“仙法欲此絕臭腥,休糧清腸”。其觀點雖與《淮南子》不盡相同,但“仙法”則一,所以仍是大同小異,僅僅反映出道家內部的些許歧見而已。《雲笈七簽》卷十三《太清中黃經 內養形神章》說:“內養形神除嗜欲,專修靜定身如玉,但服元和除五谷,必獲寥天得真籙”。注文引《洞元經》說:“修養之道,先除嗜欲,內合五神,次當絕粒”。原文“服元和”,就是服食元和之氣,也即食氣。“除五谷”,即辟谷,也即“絕粒”。所謂“寥天得真籙",那便是指得道升仙。

晉代書法家王羲之抄寫於永和12年(公元356年)的《黃庭經》說:“仙人道士非可神,積精所致和專仁,人皆食谷與五味,獨食大(太)和陰陽氣,故能不死天相既。”而《雲笈七簽》卷六十《幼真先生服內(納)元氣決法》之《休糧訣》也據《黃庭經》說:“百谷之實土地精,五味外美邪魔腥,臭亂神明胎氣零,那從返老卻還嬰!何不食氣太和精?故能不死入黃寧”。這段話銓其大意是,百谷五味雖美,但壞身有余,尤其是擾亂與耗損胎息先天之氣,這樣又如何能達到返老還童的地步呢?何不辟谷食氣哪!唯有如此才能不死而成仙啊!

顯然這些純屬對五谷、五味帶有偏見的宗教迷信。《黃庭經》是廣泛流行於晉代的一部道教典籍,但道家辟谷的歷史卻要悠久得多了,很可能是繼承殷商巫教的東西。只因年代久遠,文物湮滅,而一時難以考證了。

四、古人辟谷服餌有藥方嗎?

考我國歷代醫藥類書中,輯載古老的辟谷方很多,如宋代《太平聖惠方》,明代《東醫寶鑒》(古朝鮮國許浚編集)等書中都有收錄。今以《太平聖惠方》為例,該書卷九十四輯有“神仙絕谷法”十四首,計:(一)淮南王辟谷登仙秘要方二首;(二)真人絕粒長生方一首;(三)神仙絕谷方五首;(四)治建神丹絕谷方二首;(五)文始先生絕谷方一首;(六)神仙斷谷秘妙法一首;(七)神仙辟谷駐顏秘妙方—首;(八)驪山老母絕谷麥飯術一首。

以上第(五)、(八)兩首也見於《雲笈七簽》卷77~78。所有十四首采用藥物包括:棗,黑豆、大麻子、胡麻(按即今稱芝麻,但如今新疆等地仍有不同於芝麻的“胡麻”,則為胡麻的原種),漢椒,白蜜、白蠟,黃蠟,柏脂、天門冬,麥門冬,白茯苓,白芍藥,澤瀉、栗黃,蒲黃、蔓青子,葳蕤,黃精子,禹余糧;黃丹,雄黃、朱砂、白礬、赤石脂、白石脂。雲母粉,川芒硝等二十八種。但每方僅兩、三味,最多不超過六味。此外,在服藥辟谷之前,還可“先作牛、羊肉羹、稻米飯飽食”。而且除上列辟谷方之外,如加服“神仙諸名方”,那就是包括人參、枸杞等在內的各種補益類藥,與當今服餌進補是一回事情了。至於由辟谷恢覆食谷,那也另有一套醫藥方法予以配合。

五、醫家與道家在辟谷問題上的岐見

在世界宗教史上,雖然佛教,伊斯蘭教等也都有“餓齋”、“戒齋”之類的名目,仍與我國古代道家的辟谷在目的、方法和要求上都不盡相同。《雲笈七簽》卷三十九“說戒”載道教的戒律《老君說一百八十戒》中的第一百四十九戒為,“常當勤服氣,斷谷食,為不死道,不得貪於飲食”。而我國醫家則歷來認為,人身賴天之五氣和地之五味以生存,所以,除了某些疾病必須禁食斷谷以外,原則上是不讚成象道家那樣辟谷的。如《周禮·醫師章》就已指出:“以五味、五谷,五藥養其病”。《素問·臟氣法時論》更具體地說:“毒藥攻邪,五谷為養,五果為助,五畜為益,五菜為充,氣味合而服之,以補精益氣”。這里明白地指出:藥物的作用,是用於攻邪治病的,而補益精氣,還必須依靠日常的五谷等飲食。

然而古今世界上的宗教,幾乎是無不利用醫藥的,我國古代的許多著名醫藥家如葛洪,陶弘景、孫思邈等人,其本人也就是道家的代表人物,至於受道家思想影響的古代醫家,那就難以計數了。從這個角度看,醫、道的關系又是比較密切的。西漢官修的目錄學《七略·方技略》和東漢班固《漢書·藝文志·方技略》,都把方技分為四種,即:醫經,經方,房中,神仙。而《卻谷食氣篇》正是屬於敘論長久視之法的“神仙”類,這一點是毫無疑義的。

後世與《卻谷食氣篇》同類的專著也很多,如葛洪《抱樸子·遐覽篇》所記的道藏書目中,有關養生和行氣的專著即多達十余種,共一百多卷,另有《休糧經》三卷,專論辟谷事宜。《雲笈七簽》蒐輯更為繁富,其中專論“辟谷食氣”的就有《食氣絕谷法》(見卷三十六),《神仙絕谷食氣經》(見卷五十九),《中山玉匱服氣經·服氣絕粒篇》和《幼真先生服納元氣訣·休糧訣》(同見於卷六十)等篇章。說明道家辟谷曾經有過漫長的歷史,但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的,成不了神仙呀!

六,辟谷能使人長生不死麽?

世界上從來就沒有什麽長生不死之事。唯獨辟谷可以輕身,這倒是有幾分可信的。如《宋史》卷459《卓行列傳·劉庭式傳》:“庭式後監太平觀,老於廬山,絕粒不食,目奕奕有紫光,步下下峻阪如飛,以高壽終”。這里“不食”,也是指“不食谷”。“步下下峻阪如飛”,那只是誇張地形容其足膝輕健,譯成白話就是“下陡坡健步如飛”。不過,這一點即使現在的山區老人,能做到的也頗不乏人。再試懋辟谷者以幹、鮮果(如棗,栗、杏等)、油料(如芝麻、黑豆等)、營養物質(如白蜜等)、其它補益類藥物(如人參,枸杞等),以及酒漿等代替谷食,外加隱居在空氣清新,環境幽靜的山區,日夕堅持練習導引,行氣,按摩等傳統健身術,這樣自然能“不食谷而不死”,且有卻病延年,輕身健足之效,然而,上引“不死”,若是指“長生不死”,那純屬幻想而已!

但辟谷是古代一般勞動人民所難以做到的。苜先在經濟上,時間上和適應繁重的體力勞動等方面都無法辦到。因此,這絕不是象葛洪《抱樸子·雜應篇》中所說的:“斷谷正可息,肴糧之費”。何況辟谷還有許多禁忌,連說話都不可大聲,如《雜應篇》說:“有馮生者,但單吞氣,斷谷,已三年,觀其步涉登山,擔一斛許重,終日不倦。又時時引弓,而略不言語,言語義不肯大聲。問之,雲:‘斷谷,亡精,費氣最大忌也’。”引弓,是古代傳統導引中的一個術式,即挽弓法,這里泛指導引行氣。試想平日盡量不說話,非說話不可時,也不可大聲,這豈是常人所能做到的?

即使象葛洪那樣的道家代表人物,他也不相信辟谷就可以長生。他肯定地回答問道者說:“斷谷,……,不能獨令人長生也!”又說:“問諸曾斷谷積久者,雲:‘差少病痛,勝於食谷時’。其服術及餌黃精九日,又再服禹余糧三日,令人多氣力,堪負擔遠行,身輕不極”。此句中“術”指白術,說明辟谷須得力於多種藥物,否則體力就不濟了。最後葛洪認為:“道書雖言:‘欲得長生,腸中當清,欲得不死,腸中無滓’。又雲:‘……食谷者智而不壽,食氣者神明不死’。此乃行氣者一家之偏說耳!不便孤用也。”(見《雜應篇》)不過,葛洪並不是否定人之可以長生不死,而是主張“籍眾術之共成長生”(見《微旨篇》)。又特別強調神丹的作用,如《對俗篇》說:“升仙之要在神丹也"。《金丹篇》更引《黃帝九鼎神丹經》說:“雖呼吸導引及服草木之藥可得延年,不免於死也,服神丹令人壽無窮已,與天地相畢。”這里也可看出葛洪迷信神丹的程度了。所以他一生中從不辟谷,光煉丹。一會兒上杭州葛嶺煉丹,一會兒想去交趾煉丹,最終在廣東羅浮山煉丹終壽八十一歲。他的終身實踐,客觀地證明:服神丹與辟谷一樣,終“不免於死也!”至於葛洪對辟谷的看法,那僅僅是道家內部不同流派的歧見而已。


熱門文章推薦

  • 速除打坐腿麻法
  • 夏季打坐遇到出現紅斑等問題及對症方法
  • 打坐好處概略
  • 萬病皆可心藥醫:從打坐開始
  • 打坐不可壓住 會陰穴
  • 打坐以姿勢舒服為要
  • 打坐解座的方法
  • 打坐淺訓
  • 打坐雜說
  • 傾宇宙之力活在眼前一瞬——永遠打坐一秒鐘
  • 標籤:

    給我留言

    Copyright © 打坐網 保留所有权利.

    聲明:本站內容及圖片部分來源於互聯網,出於個人興趣整理,如有版權問題,敬請E-mail至oneselfblog@gmail.com,我將會第一時間處理。

    用戶登錄